近年来,广西金融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将党的建设与金融业务全面深度融合,凝心聚力推动全区金融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金融力量。2022年,广西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万亿元大关,其中存款余额4.02万亿元,同比增长9.04%;贷款余额4.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存贷款年度增量双创历史新高,贷款增速位于全国第7、西部第2,连续51个月高于全国平均。金融业增加值1834.66亿元,同比增长6.5%,占GDP比重7%,对GDP贡献率15.41%。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本职,全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润实体
深入实施“桂惠贷”,优化调整贴息比例和贷款投向,聚焦普惠领域和重点产业,推出“经营贷”“首次贷”“信用贷”等普惠性产品,强化重点行业融资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推动市场主体融资“量增、面扩、价降、质升”。“桂惠贷”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3月末,累计投放“桂惠贷”6480.59亿元,其中投向民营企业占比72.23%,投向小微企业占比92.25%,惠及市场主体超20万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直接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125.65亿元。
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优结构
发挥资本市场六大服务基地作用,推进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加大重点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强化债券创新品种运用,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板并推进区块链建设试点,加大险资运用力度。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末,全区新增上市企业2家,直接融资规模2023.4亿元,其中债券融资1901.7亿元,股票融资121.7亿元。成功发行全区首支创新创业债券10亿元、全国钢铁行业首单科创票据3亿元。2022年末广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069.62亿元,同比增长54.74%,增速排全国第4。
图为2023年2月2日田野股份北交所上市仪式现场
着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强增信
聚焦融资担保机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支农支小普惠功能,构建完善“国有基金、区有龙头、市有机构、县有业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23年3月末,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直保业务在保余额456.84亿元,在保户数4.2万户,年化综合担保费率降至0.83%,累计与国担基金业务合作规模达1062.52亿元。
着力完善银企对接平台促融资
优化完善“桂惠通”平台功能,常态化开展区市县三级政金企融资对接会,引导资金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3年3月末,“桂惠通”平台累计发布金融产品800余项,入驻金融机构111家,注册企业数超25万家,累计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近7000亿元。
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优结构
发挥资本市场六大服务基地作用,推进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加大重点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强化债券创新品种运用,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板并推进区块链建设试点,加大险资运用力度。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末,全区新增上市企业2家,直接融资规模2023.4亿元,其中债券融资1901.7亿元,股票融资121.7亿元。成功发行全区首支创新创业债券10亿元、全国钢铁行业首单科创票据3亿元。2022年末广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069.62亿元,同比增长54.74%,增速排全国第4。
图为2023年3月31日金融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项目对接会现场
坚定金融改革创新方向,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改革创新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最大动力。以金融改革驱动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金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在南宁规划布局金融总部集聚区、信息服务区、金融营运服务区和科技金融产业区,推动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等一批金融机构落地广西。2023年3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432家,是2018年末的20.6倍;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日均业务量达11.2万笔,辐射泰国等5个东盟国家;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已为37个中资海外项目提供421亿元风险保障。
金融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成功举办14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等系列活动,筹建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推出全国首个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指数,建成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等一批交流合作机构,南宁已成为面向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推动自治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0余份,达成400余项合作事项,总体执行率达98%。
图为2022年9月17日桂数耘金融数据标准共享平台启动仪式现场
跨境金融创新推深向实
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顶层设计,推动精铜矿等多个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新进展,2022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211.65亿元,同比增长20.23%,推动全国首例以人民币结算的民营企业铁矿石交易落地。引入柬埔寨加华银行等境外银行加入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区域交易,创新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头寸平盘的双边本币结算模式。深入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5项试点政策全部落地并获复制推广,相关业务额超200亿元,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政策推广到广西自贸区全域,境外项目贷款政策从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区推广到东盟10国。
坚信绿色持续发展理念,引金融活水守护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引金融活水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升级,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
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出台系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政策措施,引导资源向节能减排、低碳转型、生态环保等领域配置。支持南宁、柳州、桂林、贺州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南宁市建立两批共164项总投资额达249.92亿元的绿色项目库、柳州市获批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
加大绿色资金供给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资金投入,推动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加大对绿色农业、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广西绿色贷款余额4965.63亿元,同比增长34.48%,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达200亿元。
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碳排放权、林业、茶园和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贷款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可再生能源补贴贷款产品。推动全国首单贸融类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成功发型,推动落地广西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2亿元。实施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计划,建立碳减排贷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监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2022年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支持绿色贷款和票据共计99.31亿元,引导全国性银行累计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发放贷款290亿元、23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近597万吨。
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供给
加快设立绿色专营机构,完善绿色金融重要平台建设。已建立两百余家绿色专营机构,4家“碳中和”网点和4家“绿色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机构类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金融业态。“桂信融”平台上线第二批绿色企业识别标签,为绿色企业推出“信用快贷”,提升绿色企业融资便利性。
坚守金融风险防控底线,筑牢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屏障
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持续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问责相关制度,建立挤兑风险联防联控、防范化解停工房地产项目房贷断供风险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与“公检法”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驻桂机构等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关制度,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效的金融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稳妥有序化解金融风险
组织开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集中攻坚、地方金融领域不良资产清收和惩治金融腐败、地方金融机构内控治理和企业债券风险整治等专项行动,有序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推动全区新立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集资金额、集资参与人数同比数连续两年实现“三降”。做好网贷机构专项整治后续工作,推动实现全区正常退出类网贷机构存量风险出清,全区地方金融领域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深入开展“伪金交所”及产权交易场所整治,推动实现全区交易场所违规金融活动机构和业务双清零,“伪金交所”机构全部出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